立即下载
种粮大户的“大棚经”
2015-12-03 17:06:06 字号:

  “虽然今年我两个大棚每个大棚收益只有五六千元,但土壤肥力得到了保持,土壤结构得到了改善,这样会有利于明年的早稻育秧。”11月16日,在杨市镇洄水村八组的一个早稻育秧大棚内,种粮大户邓孝敬向记者大谈他的"大棚蔬菜经"。

  今年36岁的邓孝敬从2005年开始就流转承包耕地,是娄底市较早走上专业种植道路的“新型职业农民”之一。如今,他的“敬农专业种植合作社”耕地规模达到了1300亩,聘有工人3人。以往他的两个大棚每年4月份育完早稻秧苗,就会开始长达一年的“沉睡”。荒废了资源不说,大棚内的土地还会出现板结、肥力下降的情况,不利于来年的秧苗培育。今年培育完早稻秧苗后,邓孝敬想对大棚进行综合利用。“全国种粮大户”要搞“副业”,这一想法得到了市农业局和杨市镇政府的支持,7月份,市农业局工作人员帮助邓孝敬挑选了“兴蔬皱皮椒”、豆角等蔬菜品种进行种植,镇政府帮助他联系本镇有经验的专业大棚蔬菜种植专业户提供技术指导,今年“首战”告捷,“兴蔬皱皮椒”的批发价比一般辣椒高出近一倍。

  其实,最令邓孝敬高兴的是,大棚被综合利用起来了,让他心中没有了资源闲置的浪费感,来年还能帮助他把秧苗培育得更好。而市农业局也发现了他的这一“亮点”,准备明年在全市推广,“唤醒”其它20多个沉睡的“小金棚”,让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大户”,能够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的收益。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肖星群 吴锡宏

编辑:石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