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涟水之源
2016-02-22 08:37:32 字号:

  我生于涟源,长于涟源,曾一度以为,“涟源”不过一个普普通通地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了,“涟源”就是涟水之源,涟源这个普通的地方,因了一个“源”字变得不普通。

  谁都知道,生长的地方就是根,就是源,就是家。

  我的家在白毛,就算在涟源市的地图上也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落。在山之一隅、水之一角,在一个山环水绕的幽谷,它静静地躺在那里,看风起花落,看月落日升,看斗转星移。

  小时候的我是爱幻想的,我常常望着窗外的远山,幻想着我的家能够在江边,还拥有一个像书中女孩挂在窗前的那样一个风铃,经江南的风一吹,清脆作响。她的窗前还会有一棵梧桐树,栖着两三燕雀,当风铃开始唱,梧桐树也开始摇曳了,簌簌沙沙地为它伴奏。几片枯黄萎顿的叶子旋转着、舞蹈着,给自己一场华丽的谢幕——就算没有观众看到这一场生命的舞蹈,它们也依然在夕阳残照的帷幕下,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华章。

  几年后,我终于拥有了我自己的风铃。我将它挂在寝室的窗檐上,和室友一起聆听它的歌声。可是,为什么它的歌声不似我想象中的那么动听?是因为窗外没有梧桐树吗?是因为没有梧桐树外似血的残阳吗?还是说,风铃的声音本就不如山间一声鸟啼、田野一阵牛铃?我望着窗外的高楼和杂如星辰、来去匆匆的车流,陷入沉思。

  几年间,我的生活节奏不知道快了多少倍,一到夜里或偷闲的时间,便只想坐下来好好歇一歇,透口气。这一方天空太过逼仄,不由得让我怀念起幼时下河上树的光景。

  我想要的很简单不是吗?我只是想能看到一点自然的颜色。我在顶楼放眼望去,除了学校刻意雕饰后的所谓“园林艺术”外,就只有惨白的石灰色或漆出来的花花绿绿。风大一点就会有漫天灰尘阻碍视线,甚至于还有飞得肆无忌惮的塑料袋,就连涟水河也污浊不堪,河床上尽是垃圾,水流湍急处翻着白色泡沫......迷离的霓虹里,刺耳的鸣笛里,风铃变得有气无力。

  我曾无数次地想要逃离这里,回到我的小村,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看阳光透纱窗,听月出惊鸟声。

  三年前,我离开了涟源去了外地学习,偶尔回来看看......不知不觉间,好像有什么变得不一样了,街道两旁悄悄“窜”出来的小树告诉我:涟源变了,车流不复散乱,街道垃圾不见踪影,风路过风铃的叮当声和着几声鸟鸣,就像书中女孩窗前的歌声......

  我站在国师桥上,看桥下垂柳轻点,水面上泛着涟漪,温润了一方天地,如我想象中的江南......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张 倩

编辑:石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