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雄鹰,就应该抗击风雨翱翔蓝天;是大雁,就应该领头排队飞越高山。”这是肖三军的人生追求。这位退伍“老兵”,从1993年至今,已在运管系统工作了整整二十四个年头。二十四个春夏秋冬,一路走来,留给他的不仅是感触满怀,更有对运管工作的深深眷念与无限深情。
挺立潮头唱大风
1992年,肖三军由于在部队里练就了爆破施工的绝活,市交委领导抽调他到深圳负责工程施工,并给予了较高的经济待遇,两年后,因为工作需要,肖三军回到了涟源,扎根桥头河运管所,一干就是五年。当时许多人笑他傻,他却淡淡地说:“人各有志,我喜爱的就是干运管,吃点亏受点累又算得了什么。”
在运管系统,肖三军“拼命三郎”的外号是出了名的,1997年,他出任桥头河运管所副所长,凭着一腔热情和一股子钻劲,肖三军着眼文明执法,从塑造运管队员良好形象出发,身先士卒,协助所长把一个全市闻名的“落后所”、“后进所”打造成运管系统的先进所、标兵所。
1999年元月,肖三军又一次被组织委以重任,交管所的各项工作都压到了他肩上。针对行业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大胆提出了“源头管理”的全新思路并着手实施。2000年初,他组织辖区内7条客运线路成立了车队,并指导、帮助各车队制订了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实行了以交管所为主查处乱线经营行为,以车队为主统一缴纳交通规费、办理营运证件的客运管理新模式。当年下半年,他又指导增桥客运线路成立了增加客运有限公司,实行了“统一调度车辆、统一票价标准、统一办理收费、统一收益分配”的股份合作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客运车辆走出困境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道。
“源头管理”方法的推出,开辟了行业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运管也因收费型向管理型转变、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新思路,赢得了广大经营户的信赖和支持。桥头河交管所年年出色完成各项征费和管理工作任务,从而迅速成为娄底市行业管理工作的一面“旗帜”。从1999年起,该所连续3次被评为娄底市运管系统“明星交管所”,连续三次被省交通厅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从一名普通的运管队员到市运管局局长,肖三军先后荣立三等功六次,荣获第四届“湖南省优秀青年卫士”称号,荣获涟源市“十大优秀新闻人物”,被湖南省青工委授予“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被省公路运输局授予“省道路运输管理系统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被娄底市评为“十佳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十佳青年卫士”……面对组织和人民给予的诸多荣誉和赞扬,这个平素直来直往的汉子总是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是我该做的,我做得还不够……”
甘洒热血铸忠诚
肖三军作为一名运管干部,以出色的工作能力赢得了同行的称赞,同时他又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甚至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爱民壮举,在桥头河镇乃至涟源、娄底都有口皆碑。
1999年3月16日,肖三军途经龙塘镇蛇形村时遇到山林起火,他第一个赶到现场,带领7名运管队员勇扑山火,当400亩成材林保存下来时,肖三军却因劳累过度和严重缺氧而昏倒在现场;2002年7月16日凌晨,桥头河电站一出租门面因硝药爆炸引发大火,肖三军闻讯后,立即率其他运管队员飞赴火场救火,他第一个抱着灭火器冲进火海,当时,有好心人告知肖三军,里面有两个液化气钢瓶,随时都可能爆炸,肖三军只说了声“顾不得了”,一直坚持把大火扑灭才下“战场”,当地群众见此情景,许多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2003年5月30日,桥头河镇中原路一摩托车修理店内发生火灾,又是肖三军冒着店内300多公斤机油、4台灌满了汽油的摩托车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率领运管队员首当其冲,打开卷闸门与火魔展开殊死搏斗,二楼通红的下坠物砸在他肩上、手上,致使他多处受伤。“好运管”的英勇事迹在老百姓中广为传颂,涟源、娄底及《湖南日报》、《中国交通报》等多家媒体也及时进行了宣传报道,时年3月,肖三军荣获娄底市“见义勇为”一等奖,并出席全省交通运政工作大会做典型发言。
浩然正气憾人心
“在原则面前,从不退让;在邪气面前,从不屈服。”这是肖三军又一特征,因而老百姓常说:肖局长的身上时常洋溢着一股正气。
肖三军因行政执法工作敢于“得罪”领导和朋友的事早已传开:一车主在非法经营道路运输的情况下,车被暂扣,车主非常“聪明”地请来了肖三军的舅舅,试图求个侥幸,殊不知肖三军的舅舅还没进办公室的门就被肖三军一句:“舅舅,有私事就直接到我家谈。”把舅舅拒之门外,舅舅只好讪讪走开,直到今天,肖三军的舅舅再也没登过他家的门。
2014年8月,肖三军经过群众推荐和组织考察,被任命为运管局局长。身份变了、地位变了,但他那颗执着倔强的心没有变,一客运企业老板因事上门找肖三军,在会谈过程中顺势将一个鼓鼓的红包塞到了抽屉里,肖三军顿时火了:“企业有困难,只要不违反政策,我一定会帮,但违反原则的事,我帮不了。”那位老板拿着红包灰溜溜地走了。
情系群众报春晖
“肖局长讲情义。”认识肖三军的同事朋友都这么说。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一名共产党员,肖三军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最显著的一点是,他喜欢结交“穷亲戚”。
提及肖三军,湄江镇一对夫妇犹为动情,这对夫妇因1999年在运管执法过程中被扣车不断上访,历时十多年,历经五位局长,虽经信访局多次组织协调,并做出了处理意见,但这对夫妇不服,多次找领导反映情况,肖三军了解情况后,先后十余次上门,从最初的对方不理不睬,到后来的双方言笑晏晏,肖三军硬是凭着一腔真诚,打动了这对夫妇的心,解开了这个十多年的“铁疙瘩”,最终,这件十余年的信访老案得到了圆满解决。
2014年底,市机电设备及工业材料物流园的刘总找到肖三军,企业发展正面临困难,希望得到交通部门的扶持。全面了解情况后,肖三军一面积极向市领导汇报,一面带着刘总到市里、省里汇报,争取上级支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几个月,终于为物流园的建设迎来了“曙光”。2015年6月,省市交通部门的领导到涟源实地考察该物流园转型建设工作,同意将该项目列入“十三五”交通建设重点扶持项目。
家乡的山美、家乡的水甜,作为三甲这方水土养育出来的子弟,肖三军对家乡的一切都抱着深厚的感情。今年6月,三甲乡落马江村一组村民肖映祥家的房子屋后山土塌方,一栋二层砖混结构的房子夷为平地,当时,70多岁的肖映祥夫妇带着两个小孙子在家,肖映祥腿骨折、老太太头部受伤、孙女重伤,给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肖三军了解情况后,及时伸出援手捐助2000元。
流淌的是时光,记录的是历史,肖三军在秀美的涟水河畔,写下的是一曲奋斗与奉献的乐章,他的事迹,将在湘中大地芬芳绵长,传遍八方。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李湘辉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