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五溪时评|就业高质量促发展高质量
2024-06-14 15:31:46 字号:

就业,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6月,又是一年毕业季,1179万毕业生将奔赴新的人生征程。数据显示,毕业生数据自2001年以来连续多年呈递增态势,2024届毕业生人数更是再创新高,比去年增加21万,千万学生何去何从让我们不得不深思。

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努力激发市场活力,稳定岗位,扩大就业,积极培育就业新增长极,推动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夯实民生之本。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就业总量压力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就业领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给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带来不少挑战和困难。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应对就业问题的根本举措,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壮大,我国高质量发展持续取得新进展,孕育了大量就业机会和潜力。当前和未来,要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从高质量发展中开拓高质量就业空间。

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就业规模。稳就业,关键要稳住市场主体。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同时,要继续落实好用工指导、援企稳岗等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

抓好重点群体,稳住基本大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保障工作,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与政府帮扶相结合,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工作;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重点人群的就业意愿和需求,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保障工作,切实通过精准直接、渠道多元的就业服务,把合适的岗位送到合适的劳动者身边,着力提高就业供需匹配效率、实现人岗对接精准高效,“好就业”更“就好业”。

完善技能培训,破解结构矛盾。常言道,一技在手,工作不愁。当前,我国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一线生产服务人员和技工‘两头短缺’,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紧贴社会、产业、企业、个人发展需求,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能力素质,从而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比如,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双方完成对学生的人才培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鼓励创新创业,拓展就业空间。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是兴业之基。近年来,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各类创业主体如鱼得水,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兴业的良性发展。我们应进一步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促进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不断拓宽劳动者的就业空间。

加强帮扶服务,兜牢民生底线。对困难群体加大帮扶力度,检验着就业工作的成效,更彰显着社会的温度。有关数据表面,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高校毕业生,往往面临就业难题,有的还成为高质量就业的“局外人”“旁观者”。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就业帮扶的精准性,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特别是针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困难群体,让特殊家庭在“一对一”帮扶中获得就业机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石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