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市委书记刘杰来到涟源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七代表团,和人大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和2024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酝酿主席团提名的相关候选人名单。参加审议。
在讨论现场,人大代表们踊跃发言、畅所欲言,立足自身实际和工作岗位,谈感受、讲体会,为涟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谋实招、献良策。大家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公正实在,用一连串数据表明了涟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可感、可知。2024年的工作目标设定切合实际,措施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是一篇坚定信心、提振精神、催人奋进的报告。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将大会擘画的美好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在农业领域可以广泛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来自企业的人大代表王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人大代表刘选平、黄迎喜都是村支部书记,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为基层减负赋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基层减负赋能,真是‘减’到了我们基层干部的心坎上,为基层干部的工作注入了‘强心剂’,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干事创业了。”
刘杰认真听取发言,他强调,要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要结合基层实际,与民生民情民心相结合,把资金用到刀刃上,坚决杜绝资源浪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引领力、号召力,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要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把更多政务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到基层乡镇,真正让国家的好政策惠及更多基层群众。要勇于自我革命,持之以恒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扭转干部作风、提升干部能力,大力为基层减负赋能,实现力量下沉、资源下沉,创造更多条件让基层干部当“好人”、做“好事”。要扛稳扛牢粮食生产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持续优化科技服务,确保粮食安全。
李吉求、陈友红参加。
来源:涟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超 肖菁
编辑:吴一夫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