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从“一时净”到“持久美”:三角村、铁炉村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新机制
2025-07-02 08:08:33 字号:

4H8A9998.MP4_snapshot_00.11_[2025.06.27_15.17.10] (1).jpg

(记者 黄超 通讯员 严灏鑫)6月27日清晨,枫坪镇三角村的保洁员准时推着垃圾收集车,挨家挨户收运分类好的生活垃圾;与此同时,七星街镇铁炉村的志愿者,开始巡查各自“责任区”的卫生状况。这些日常画面,折射出两村环境治理从“一时净”迈向“持久净”的深刻变革。

组织引领 网格覆盖 点燃共治引擎

在三角村,“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释放出强大动能。该村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划分网格“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党员成为责任区的第一责任人。从带头清理房前屋后,到定期组织环境整治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成功点燃了“群众参与”的共治热情。铁炉村则成立由党支部牵头的人居环境整治专班,党员包片联户,在“周末大扫除”中冲锋在前,带领村民疏通沟渠、拆除危旧房屋,硬是将“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扭转为“干群齐心一起干”的火热场景。

创新机制 长效为要 破解管理难题

如何让整洁不“昙花一现”?两村在长效管护上各展其能。三角村大胆引入“物业化”管理,聘请专业公司负责垃圾清运,村内配备专职保洁员,生活垃圾实现“上门收集—定点转运—镇级处理”的闭环流转,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铁炉村则构建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体系,辅以垃圾分类亭等硬件设施。更关键的是,两村都建立了有力的监督反馈机制:三角村将村干部日常巡查与立行立改有机结合,强化“门前三包”;铁炉村组建村民监督队,实行“红黑榜”公示与积分奖励,对乱堆乱放及时劝导。从发现问题到整改落实再到长效维护,一套严密闭环有效保障了治理成果的可持续性。

精微改造 激活内生动力 美村富民双赢

环境整治不止于“清脏治乱”,更在于激发村庄内在活力与村民获得感。三角村探索“微改造+家庭经济”路径,鼓励村民将闲置角落变“废”为宝,将屋后荒地打造成姹紫嫣红的“口袋花园”,既美化了庭院,收获的蔬菜花果还增添了家庭收入。铁炉村则通过密集宣传浸润人心——村广播循环播放环保知识,微信群分享清洁技巧,宣传栏公示先进典型,逐步培育村民“自己的家园自己爱”的自觉意识。环境提升从“外在美”向村民“内在美”的文明习惯悄然延伸。

从净到美 乡村治理的生动答卷

三角村与铁炉村的实践证明,破解农村环境治理难题,核心在于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构建长效机制。当网格化管理压实了责任,当物业化服务保障了日常运转,当微改造激发了村民创造力,当监督评议形成了良性约束,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图景便有了坚实根基。

来源:涟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记者 黄超 通讯员 严灏鑫

编辑:吴一夫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