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扬“三牛”精神 做“四有”老师
2025-08-26 18:33:24 字号:

郭子远是涟源市蓝田街道中心学校的一名教师。1988年师范毕业,已从教37年。30多年来,他躬耕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前沿,从数学老师、教研组长到涟源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一路探索一路创新一路收获;30多年来,他无怨无悔倾心奉献,从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工会主席到支部书记,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尽情传播着一名党员教师的正能量;一路走来,在不断绽放光芒的同时,也感染着更多的青年教师,引领着一群人向阳生长。

一、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从1985年考入新化师范,他就树立了终身从教的理想。他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的唯一想法就是要更好地模范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他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郭老师从教37年来,执着于教书育人,没想过要转行,也没想过要发财,不搞有偿家教,不订教辅资料,默默奋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出勤方面,他坚持每天早晨7:30前到校,下午6:00以后离校,几十年如一日,没在工作时间请过假。他始终牢记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服从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时时处处记着自己的职业身份和工作使命,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三、他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当一名好教师必备的条件。近5年,他坚持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学习政治和业务知识,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学习强国”学习任务,连续5年,学习积分居蓝田中心学校榜首。他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系统学习魏书生老师等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深入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学生面前不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

四、他有一颗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他曾经教的六年级班里有4个女生组成了小团体,她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行事另类,老师和同学的劝告都听不进去,她们爱追星,爱唱流行音乐,上课就抄歌词,下课就吼“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有一回正唱得欢,让郭老师碰上了,郭老师笑着说:“死了还怎么爱啊?”她们停了下来说:“死了也要爱!”很执着的样子。她们接着反问:“老师你喜欢这首歌吗?你喜欢哪个明星?”郭老师说:“老师不太会唱歌,但喜欢听歌,你们唱得真好听!好的音乐真是能打动人心!”她们几个顿时安静下来,郭老师趁热打铁:“与其追星,不如努力让自己成为明星,让别人来追你!”此后,郭老师经常找机会和她们交流沟通,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她们,师生之间逐步建立了信任感。渐渐地,她们不再那样喧哗了,人也沉淀了下来,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成绩也上来了,后来,她们四人都顺利考上了重点初中。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仁师,仁是一种悲悯,有教无类;爱是一种激情,孜孜不倦。成为“仁师”是郭老师的毕生追求。

30多年来,郭老师充分发扬不畏得失、为学生服务的“孺子牛”精神;发扬创新发展、敢为人先的“拓荒牛”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老黄牛”精神,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愧是一位“四有”好老师!

来源:涟源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吴一夫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